罗定市双东街道积极探索村庄经营模式,激活市场力量振兴乡村,形成“政府出规则、村集体出资源、‘能人’出智慧、村民出力量、市场出运营”的乡村运营共同体,探索出了村庄经营的“双东模式”。
截至2025年8月,双东街道共有5个运营团队(能人),进驻5个行政村开展运营,打造商业消费综合体3个,增加市场经济主体70多个,增加村集体收入450万元/年,创造村民就业岗位600多个,解决村民建房资金困难20多宗,激活了乡村发展潜力,实现村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共同富裕。
其中,白荷村在乡村运营实践中不断创新,基于不同维度摸索出多种实现城乡融合的发展路径,促进乡村经济、社会、生态效益等多目标的动态平衡与发展。
民主协商,推动治理方式“城镇化”
白荷村作为典型的城中村,治理机制城乡融合特色突出,于2023年开始进行“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”的探索性实践,构建“左邻右里”民主协商议事机制,并得到有效运行,成为乡村平稳运营的重要支撑。白荷村经过2年多的探索,运用人大代表联络站、“左邻右里”议事会、庭所共建制度(即法院—司法局(所)—街道综治办-村委)等方式,广泛征求民情民意,进一步畅通基层民主渠道,构建完整而自洽的协商治理体系,实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街道”良好治理局面。
摸清家底,推进“产、村、人”融合
围绕富民兴村,白荷村开展农村集体“三资”清产核资行动,对村内“房、地、水、文、产、人”全要素资源进行全面摸底,“一张表”汇集村内优势产业、可利用资源等信息,形成全面直观、详细完整的资产家底图,并在明晰乡村资产基础上,依托留用地等核心村资源,先后引进双东街道农产品集散中心、新时代广场商业综合体等特色项目,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多元产业的积极性,形成了产城融合的城郊活力后花园。此外,白荷村深入推动产城融合,重构村中住宅布局,培育商住结合的乡村新业态,打造“干净、整洁、繁荣”的城东商贸新区。
制度优化,多元主体参与乡村运营
双东街道创新建立农村职业经理人机制,建立《双东街道推进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方案》,招商引进现代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团队(公司),为村集体提供智力支持、决策建议和全链条管理,以市场化眼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。例如,在新濠广场的开发运营中,原有投资方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摆,专业商业运营管理公司新豪实业进场后立即开展资本重组,引进食滋味、财源酒家、雷州羊庄、天际酒吧、星辰汇等中高端餐饮娱乐企业,推动烂尾工程“起死回生”,为村集体留用地价值持续提升、村民持续增收筑牢基础,实现乡村运营可持续。
【通讯员】陈子安
【制作】黄译仪
【一审】吴永学
【二审】李 漫
【三审】吕健新、廖铃敏
(转载自罗定融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