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 > 罗定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 > 政务公开 > 通知公告
消费警示:预防野生蘑菇中毒!
来源: 本网 发布时间: 2023-04-14 10:44:19

  随着天气变暖、降雨量的增加,野外到处长满了五颜六色、形状各异的野生蘑菇,为预防和控制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,再次发布消费安全警示,提醒广大群众不采、不食、不买、不卖野生蘑菇,确保不发生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。

  一、野生蘑菇隐患说明

  我国野生蘑菇广泛分布于森林、草原、平原、路边等。蘑菇种类繁多,超过3.6万种。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,但毒蘑菇也达480多种,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种!毒蘑菇通常在顶上有凸起的疙瘩肉瘤,柄上有环状物(脚苞),根上有环状托,有苦、辣、酸、麻及其他恶味,色彩鲜艳,采后易变色,多数柔软,浆汁多并浑浊像牛奶。如含剧毒的白毒鹅膏菌,它的显著特征是“脚上穿靴子(蘑菇根部粗大),腰上系裙子(蘑菇中部有明显不同),头上戴帽子(有菌帽)”。据了解,毒蘑菇毒性非常强,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大部分误食后会出现恶心、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、幻觉等精神症状,严重者可出现溶血、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。食用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,发病急,死亡率高。

1.jpg

  二、对消费者的提示

  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,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,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,以免发生意外,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。有食用野蘑菇习惯的消费者,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,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,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;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,也不能放松警惕,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,不要轻易食用。

2.jpg

  三、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提示

  各餐饮单位、食堂等要加强自我管理,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,进货渠道要正规,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;严禁采摘、采购野生蘑菇,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。否则,要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。

  四、发生食物中毒时要妥善处理

 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,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。野生蘑菇中毒的表现有:胃肠中毒型、神经精神型、溶血型、肝脏损害型、肾衰竭型、呼吸与循环衰竭型、光过敏性皮炎型等。其中,胃肠中毒型最为普遍,肝脏损害型致死人数最多。一般误食毒蘑菇后,最短可以在10分钟、最长在6-12小时后发病。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烦躁不安、幻觉等中毒症状,要马上催吐,并立即送医。消费者在餐饮单位用餐后要索取发票等消费凭证,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。餐饮服务单位一旦发生毒蘑菇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,应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,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。

3.jpg

  温 馨 提 示

  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,发病急,死亡率高。为了您及家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请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!(罗定市食品药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)

  

  【本信息主要来源】:摘自潇湘晨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