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罗镜镇:8000多亩“冬闲田”变“增收田”
发布时间 :
罗镜镇:8000多亩“冬闲田”变“增收田”
为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,罗镜镇积极引导种植户及村民加大对“冬闲田”“冬闲地”的综合利用率,通过“水稻—蔬果” 等轮作模式,使“冬闲田”变成“增收田”。
罗镜梅菜,是岭南三大名菜之一,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在罗镜镇镜东村,泰源梅菜厂连片绿油油的冬种梅菜已进入采收期,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收割、装车,机器声和收割时的欢声笑语交汇成一曲动人的“丰收曲”。
罗定市泰源梅菜厂管理人员罗立文对记者说:“”这一批镜菜是割完晚稻开始种的,大约近200亩,现在陆陆续续开始采收。因为气候比较好,温度比较适宜,所以今年产量会高一些,亩产一般在6000斤至8000斤左右。”
在镜坡村,镜坡卓裕蔬菜经济合作社的不少冬种作物已是硕果累累:色泽亮丽,宛如一个个小灯笼的西红柿在绿叶掩映中缀满枝头;一颗颗鲜红饱满的草莓散发着诱人的甜香;挂满枝头的红辣椒传递着丰收的喜悦;新种的辣椒苗、番茄苗不时随着微风轻轻摇曳......村民们或忙着采收成熟的果实,或进行着田间管理。
镜坡卓裕蔬菜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蒋国介绍道:“我们这个基地(一期)大约有120亩,主要冬种辣椒、西红柿,兼种火龙果、番石榴、草莓。”
据悉,近年来,罗镜镇积极盘活土地资源,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,引导鼓励种植户及村民加大对“冬闲田”“冬闲地”的综合利用率,通过“水稻—蔬果” 等轮作模式,使“冬闲田”变成“增收田”。据了解,2020年罗镜镇冬种辣椒、蔬果等经济、粮食作物8200多亩,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促进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发展。(吴倚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