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泷江竞渡背后“凡人星光”!这就是罗定人的龙舟内核
发布时间 :
新婚延迟蜜月、种植大户两边奔忙、暂停摊档经营、新家进宅护航赛事……他们因热爱而坚持,用无私付出诠释别样担当,这就是罗定人“赛龙夺锦”的精气神。
2025年罗定市龙舟赛圆满收官,当决赛队伍冲过终点的欢呼声响彻江面时,鲜少有人知道,这份“泷江速度”的背后,藏着一个个普通人放下生活琐事、奔赴热爱的动人故事,让这场传承三百年的民俗盛事更有温度。
新婚鼓手黄俊毓:决赛落幕即赴机场,“延迟的浪漫”藏着一份坚守
太平龙舟队的鼓手黄俊毓,是赛场上“特殊”的参赛者之一——他刚步入婚姻殿堂,却把蜜月计划一推再推。为了跟上团队集训节奏、全力冲击赛事,他每天准时出现在训练点,用鼓点为队友把控划桨节奏。
10月3日上午,随着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,黄俊毓来不及和队友庆祝夺季,甚至连午饭都没吃,就和新婚妻子拎起早已收拾好的行李出发机场。“鼓点乱了会影响整个队伍,决赛关键时刻我不能缺席。”黄俊毓的一句话,道尽了对团队的责任;而赛后匆忙奔赴蜜月的身影,又藏着对家人的温柔。这场迟来的蜜月,因这份坚守更显珍贵。
种植大户蔡成剑:清晨中午赶农活,集训从未缺席
太平龙舟队的蔡成剑,是镇里的种植大户,手中打理着三百多亩稻田与几十亩果蔬。今年8月,龙舟集训的号角吹响,他便开启了“农活+训练”两头奔忙模式。
集训的两个多月里,蔡成剑每天清晨5点多准时起床。天还未亮,他就钻进田间地头,操控无人机给稻田施肥、喷洒农药,或是调度插秧机、收割机处理插秧、收割等农忙事务,争分夺秒把田里的关键活计做完。等到8点集训开始,他又准时出现在江边,带着一身泥土的气息,与队友一同投入高强度训练,从划桨力度校准到团队协作磨合,丝毫不敢懈怠。
太平队的集训时间固定在早上8点至11点、下午3点至6点,蔡成剑便把所有农活都挤在训练之外的时间:清晨和中午,傍晚训练结束后又赶回田里查看作物长势。即便农忙时节事务繁杂,他却从未落下一次集训。“田里的收成要顾,和兄弟们一起拼龙舟的机会也不能丢。”蔡成剑的话语朴实,却藏着对热爱与责任的双重坚守。
商户队员陈兴宇、梁伟辉、梁柱生:暂停经营赴赛场,为共同目标拼搏
颖川龙舟队队员陈兴宇在双东街道经营一个猪肉摊档,为了全身心投入龙舟赛,他经常暂停经营,坚持参加训练,从基础的划桨动作校准,到团队配合的磨合,手臂酸得抬不起来也从没想过放弃。
“猪肉档歇业确实会少赚些,但和兄弟们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拼搏的感觉,花钱也买不来。”陈兴宇表示,训练时看到船桨划水的轨迹越来越整齐、龙舟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,所有疲惫都能瞬间消散。
同样“为爱好让步”的还有太平龙舟队的梁伟辉与梁柱生。他们在镇上合伙经营一家发廊,每天要提前协调好顾客的预约时间,将大部分精力投入训练,常常练完回到店里还要加班为顾客剪发。“有时候顾客会主动问‘是不是去练龙舟了?加油啊’,听到这话,再累都觉得值。”梁伟辉说,这份来自客人的支持与鼓励,成了他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。
工作人员黄治中:新家进宅坚守赛场,全程护航赛事
这个双节假期,对罗定市龙舟协会的黄治中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——决赛当日,恰逢他的新家进宅,这是极具仪式感的一件大喜事,家人早已盼着他能回去主持大局。但另一边,决赛的保障工作至关重要,从场地协调到突发情况应对,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人。
“新屋进宅可以让家人操办,但赛事保障不能有半点马虎。”黄治中选择留在赛场,和龙舟协会所有人员一起,全程护航这场龙舟赛事。看着队员们全力冲刺、观众们热情欢呼,他觉得这份选择没有错:“能为这场盛会出份力,看着大家为龙舟文化沸腾,比什么都有意义。”
悠悠泷江水,最拼龙舟人。正是这样一群人的热爱与坚守,让线上线下超60万名观众不仅见证了泷江之上龙舟竞渡的速度与激情,更感受到平凡身影里的不凡力量,让民俗传承更有生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