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4月1日起,国家实施了GB 5749-2022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,替代GB5749-2006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。新标准监测指标数量从106项改为97项,关键项目指标更加严格。据了解,1956年,我国第一次发布实施国家标准《饮用水水质标准》,之后历经多次修改变化。现行的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5749-2006)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以来,已近16年。今年4月1日施行的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5749-2022)则是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新实际而制定的,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2年3月15日正式批准,共有97项检测指标。
与2006版标准相比,即将施行的新标准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更严格,整体来看,新标准将水质指标由原来的106项调整为97项,主要是调整或删去了少量不再适应当前水质监测实际需求的项目,但一些关键项目指标更加严格了。比如,新标准根据最新的人群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,结合我国实际情况,修订调整了9项指标限值,其中8项指标限值都比原标准有所提升。例如:在水中少见但有致癌风险的氯乙烯,原标准限值为0.005毫克/升,新标准修订提升为0.001毫克/升。另外,新标准对消毒副产物更加重视和关注,还将检出率较高的几种消毒副产物——一氯二溴甲烷、二氯一溴甲烷等7项指标从原先的‘非常规指标’调整进入‘常规指标’。”
此外,新标准还在参考指标内新增了钒、敌百虫、碘乙酸等毒理学指标和铀、镭-226放射性指标共17项。整个参考指标数量由原先的28项调整为55项,指导社会公众适当关注。新标准更加关注饮用水的感官性状指标、消毒副产物、风险变化,使饮用水水质检测、监管工作更加科学、高效,针对性、安全性更强了。
【本信息来源】:“中国标准化”微信公众号